温湿度记录仪组成原理
温湿度记录仪是将一个或多个变量随时间或另一变量变化的过程转换为可识别和读取的信号的仪器。它能保存所记录的信号变化以便分析处理。记录仪的特点是能自动记录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多路信号的慢变化过程和瞬态电平变化过程。
根据输入输出信号的种类,记录仪可分为模-数、数-模、模-模、数-数等形式, 它们的主体电路根据输出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当输出为数字信号时,其主要电路是能存储数字信息的存储器电路,它能随时将数字信号送给磁带机、穿孔机或其他设备,或经适当变换用示波器观察模拟波形,如数字存储器和波形存储器。当输出为模拟信号时,记录仪主体电路是没有存储功能的模拟放大驱动电路,必须立即用适当记录装置和方法将信号记录到纸、感光胶片或磁带上,才能保存信息,便于进一步分析处理,如各种笔录仪、光线记录器、绘图仪、磁带记录仪等。模拟式电路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放大驱动型,如笔录仪和自动平衡型,如绘图仪或X-Y记录仪
记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工作频率、输入信号动态范围、记录线性度、分辨度、失真度、响应时间、走纸准确度和稳定度。对用作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磁带机还需要有复杂的电路和机构。
博物馆里面温湿度记录仪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内空气渐度作为单一因素对材料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可是由于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光照和各种气体等因素,当馆藏受到这些因素的联合影响就会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温度在后续反应中有加速化学发应的作用。此外需要引起工作人员注意的是温度变化还会引起相对湿度的变化,进而对产生影响作用,由于湿度跟温度相比起来,湿度对的影响更为明显。相对湿度的变化对很多馆藏的保存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这时博物馆就必须使用温度记录仪来对馆藏的温度和湿度随时进行测量和记录,以免让重要发生损害。
当博物馆的空气中湿度较高时,它们就容易吸收水分,引发水解、增重、体积膨胀等现象,当空气湿度较低时,就会释放内部水分而产生收缩、干裂现象。不同的对相对湿度的反应情况也有所不同,动植物纤维材料的丝、毛、棉、麻、纸和竹木器等,对湿度较为敏感,特别是丝织品和书事,所以无纸温度记录仪就在此时可以起到对室内的所处温度和湿度的记录和检测作用,当特别情况稍有显示时,工作人员可以时间作出部署。
虽然监控博物馆的温度和湿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根据博物馆面积大小来确定采多少个点把多通道温度记录仪放置在合理位置,温湿度记录仪就根据工作人员设定的要求时时记录博物馆空间的温度和湿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温度数据记录仪每天用U盘拷出的数据到电脑上分析打印存档,当然也可以跟博物馆的温湿度控制调节设备一起使用,当达不到要求的条件下给调节设备发出信息,这样就可以保证博物馆内温度和湿度的范围保持在合理区间。
“GB 29753—2013 道路运输 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明确规定:本标准的第5、6章为强制性的要求。
“5.1.5 冷藏车应配备行驶温度记录仪、行驶温度记录仪应固定牢靠,应能真实反映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温度。行驶记录仪记录时间间隔应≤10min.”
“5.1.6 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应具备定位和运行轨迹、实时温度等远程监控系统,并能识别所运输生物制品的信息,具备第三方监管功能。”
“5.1.7 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因具备运行自检功能,车厢内部温度达到生物制品温度要求方可使用,并自动记录全部检测信息。”
“5.2.4 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车厢内应多点,不得少于六个,以保证生物制品运输车安全。车厢内温度应能自动调控、实时显示、自动报警、自动记录。”